作者:禹佳言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4日下午,一条紧急通知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上传播开来。信息全文为:“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白娅倩,考点:一中,考场:013,座号:11,准考证号:204101311。联系电话15935078941。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6月5日 人民网)
经证实,该信息为虚假信息,且在2011年就在网上传播,当时还有媒体特意做过辟谣,其联系电话也是一种吸费电话。
临近高考,有关考生丢失准考证、身份证的信息又开始在网上传播。这则看似很有爱心的失物招领信息,乘着全民关注的高考“东风”每年换着地儿的求扩散,此骗术虽然高明,但几年来不断简单复制,也显出手段的拙劣程度。近两天,一条“高三考生身份证落在出租车里,希望扩散帮忙寻证”的消息在乌鲁木齐微信朋友圈里转发。经核实,该消息也是虚假信息,而类似虚假信息往年就曾出现过。
其实稍加思索不难发现,假消息的传播时间之久,范围之广,肆无忌惮原因有三:首先,高考作为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准考证事关命运前途,骗子很容易就抓住人们普遍关注的软肋,从而实施诈骗。一旦离开了高考“大环境”,其就失去了“生命力”;其次,该假信息包含“爱心”,很多人就“只动手,不动脑”,借助“热心人”的微信、QQ等平台,传播速度惊人。最后,对于此种“小消息”的监管难,造成的危害有限,也是导致此类消息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网络假消息害人不浅,我们应学会简单的辨别和应对。
要避免上当很简单,对于各类小消息,如果盲目的传播,无形间便会充当网络“推手”,大家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基本的法治精神,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而网络的监管部门,也应该随时监管及时发声,进一步加强打击的力度。
高考期间不少人已然焦躁不安,我们也有义务为高考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让他们,不管是家长、考生都能够轻松、坦然的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