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久闻顾学谦新书《摸象感言》问世,想花五十元买一本。朋友说:不用买,顾学谦肯定会送你一本。我说:是,我相信。我之所以要买一本,不是因为学谦差这五十块,而是我想通过“买”这种形式来证明作者的价值。前几日开会,突然发现文件袋里的《摸象感言》,喜悦顿时涌上我心头,让我手不释卷。今日放假且雨,小憩后观摩,感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如来山。
相传禅宗五祖弘忍在选择自己的衣钵传人时,曾让弟子神秀和慧能各自作一副偈语,以传达自己悟性的深浅。神秀的偈语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认为神秀悟的还不够。慧能看了神秀偈语后也作了一副偈语,即“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了大为赞赏,于是就将衣钵传给了慧能。神秀不服,于是又自立了一派,于是有了南北宗之分。
见仁见智,后人对这两个段子有不同的解释。我对这两个段子的理解是,这是人修行的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你必须“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像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难一样,没有足够的修行,你是娶不到真经的。而你修行到一定的程度,凡事一眼看穿,就轻驾熟,就无需在意小节,这个境界就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无因即无果。学谦能从潜心一年修行在如来山,到回归社会,实际上就是经历这两个境界,实现了从形式到内容,从物质到精神上的一个飞跃。前几日在参加一个活动中,我曾和学谦说,佛其实是以各种形式存续在人间的。比如有山神、土地,二郎神带领400草头兵不也驻扎在灌江口嘛?今日读到《摸象感言》第三十三页:“佛陀问答到‘那你奈何不了我,那时我真的弟子将脱掉袈裟,穿起便衣,到世间去。’”忽感我的很多想法和佛家有暗合之意。
一念迷悟是凡夫,一念清醒即为佛。其实,只要心存善念,持之以恒,我们每个人都能修成正果,心中那座如来山既是自己的道场。学谦曾多次在微信上,写奶奶如何教育自己,其实奶奶都是我们心中的佛。我从儿时至今,每次在人生的转折点,奶奶都会给我讲一些朴素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也就是在奶奶教导下,能从一个乡村里走出我,父辈兄妹七人、我辈十八人中能有今日的小作为。
“修炼的最好渠道便是在人间做事,最大的成绩便是能帮助多少人去过上幸福的生活,帮助多少朋友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看到学谦这个说法,让我更感有戚戚焉。相逢就是缘,你我都有缘。凡事并非在压制别人中找到快乐,而是在推动朋友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倘不是如此,心怀恶念,那么你就没有心中的如来山,你的道场就永远建立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