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民增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早市上卖桃的很多。以前的桃不脱核,啃不净,费事,也吃不干净,浪费。现在脱核,两手一掰,核脱出,吃起来省事。
一般是10元钱三斤,也有3元一斤的,看不出什么区别。有一份10元4斤。一位卖桃人是朴实的农村中年妇女,一辆三轮车上摆了两个筐,装得尖尖的。
大白桃,个个水灵,比别的摊上的桃似乎还好些。“羊角蜜!刚从自家树上摘的。”那妇女说。她的言外之意,不是批发来的,不仅鲜嫩,而且价钱好说。
“家里挺忙,还有孩子,早卖完早回家。”她说。仿佛给人们说明低价卖桃的理由,也像是求临摊的人谅解。同行是冤家,容易因价钱闹矛盾。这是我的猜想,其实,她可能什么也没想,买卖自由,各卖各的,不用管别人怎么想。我看旁边的摊主看着人们围着她的桃买,都笑,似乎并没意见,还有点讥笑她不会做买卖的意味。
桃好,人们都围着买,老伴也挤进去买。我站在圈外等着。
虽然桃个个好,人们还是要翻拣一番再装袋。这是习惯,说不清为什么。翻着翻着,就有桃掉在地上,一个大桃,足有半斤多,从人们脚下滚出来。卖桃的妇女没看到,拣桃的人们也没在意,只有我在外圈看到了。正当我要告诉卖桃的妇女时,一位烫发的时髦女人先一步弯腰把桃拾起,挤进人堆,放在车上,自己要了个袋装起桃来。
这个细节,让我心中一动,引发了诸多联想:一个大桃,足有半斤多,10元四斤,每斤2元5毛,价值约1.5元。对于某些斤斤计较的人来说,未必不是一个诱惑。也不会没人看到,但没人抢着去拾,这可以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素质并非很差。
值得称道的是那个拾桃女人,明知无人注意,没悄悄把桃塞进自己包,而是送到桃车上,也没对卖桃人说一声。她显然是认为自己的做法天经地义,没必要感谢或感动。她衣着时髦,经济条件肯定不差,具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没丢,让我感到了她的人格算得上高尚,至少与所谓“道德滑坡”挂不上钩。
一个掉在地上的桃,犹如一道人生试题,她代表水城人答了满分。
作者: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