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昨日,一段新华医院护士打人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身穿白色制服的女性医护人员用脚连踢一中年男子。视频内容尽管只有19秒,但这名白衣女子的粗鲁行为已给人留下了糟糕的印象。杨浦警方调查后证实,事情起因是男性患者家属路某想插队被女护士顾某拒绝,路某先动手推搡了顾某,引发了双方轻微肢体冲突。(中国青年网6月12日)
前几日河南刚有一个百岁老人讨饭、地方政府背黑锅的故事,这边又出现一个护士“连环脚”踢人。两个事件尽管一个是河南,一个是上海,但是两个结果都是有人被冤枉,出现误解都是因为信息掌握不全面。由此给网民的一个提示就是,在信息掌握不对等的前提下,对网络上的段子别轻易下结论。
前些年,网络假信息泛滥,面对层出不穷的假信息,人们无法甄别,有明白人说了经典的五个字“有图有真相”,于是大家就把“有图”列为辨别真假的法器。随时手机功能的强大,视频小段子变得容易拍摄,人们辨别是否的时候成了“有视频有真相”,很多时候一个视频打倒一个贪官,揪出一串腐败,可谓神通广大。
其实,早在2007年,我的老师、现聊城大学副校长王昭风老师翻译的《景观社会》(1967著)中,情境主义国际的创始人、当代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在书中指出了“表象内部的统一和分裂”,里面讲述了图像和声音的分裂,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有图未必有真相”。事实上,现在的网络上的任何一张图片,我们同样可以给予不同的解读,这个解读完全可能是与事实相反的。而PS技术、摆拍造假更彻底击垮了“有图有真相”。
对于网络上的视频,同样是“有视频未必有真相”。前段时间网络上疯转的一个5秒左右的“警察打抱孩子妇女”的段子,引发公众围观和怒骂。后来,有一个7秒的视频还原了整个过程,原来视频前面还有一段“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被女子先扇一个耳光,眼镜被打落地。”随后交警才对女子打人行为进行约束。如果不看整个段子,则完全会误认为是警察欺负妇女,而就是这缺少的2秒,让读者误判,再传播,进而形成“自误误人”。
网络传播的便捷性,让人人都成了发声筒,使信息真伪更难辨别。对于网络上的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不要着急评价,多搜集点相关信息,或者看看负面是不是让当事人都表现了;这个信息是不是足够长,都会影响到读者的辨别。而动一下脑子,换位思考一下,或者根据历史和现状分析一下,再去转、再去评,往往会更客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