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好作文?||张洪泉:我看2015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

  2015高考山东卷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子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的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高考语文结束后,媒体出现大量多个对作文的解读。尽管现在的作文和唐朝科举时候的要求不一样,但是,作为人工阅卷,主观性的东西比较多,加之阅卷老师的学养、学历、阅历、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对同一篇作文评分,很多时候出入比较大,甚至有零分和满分的冰火两重天的悬殊。

  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对于高考作文的判定,阅卷老师具有较大的主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很多老师还认为高考素材有核心的观点,不是写这个观点,就有可能被打低分。我本人认为,只要是围绕着提供的素材展开讨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能自圆其说,都是一篇好文章。绝对不能说,没有按照阅卷人事先想好的观点来写,就被判为“异类”。

  就拿本年度山东卷高考作文题来说,父亲和儿子是处于人生两个阶段的人,对同一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做法,都是出于自己对事物的认知态度。父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知道谚语的准确性,而儿子第一次看到后,感到新奇之余,更想验证一下谚语的真实性。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子只有通过自己的亲手实践,才能对事情有一个整体的判断。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些一眼就可以知道真相的就无需如此。扯断一个丝瓜的蔓藤来验证,成本显然是比较低的,不妨一试。

  父亲说种瓜是为了吃瓜,这个说法是没有错的,属于实用主义的一个经典案例。一个丝瓜秧能生出10斤丝瓜就不错了,充其量也就是十几块甚至几十块钱,但是孩子通过亲手试验,掌握了生活知识,并养成了实证检验的习惯,这对今后人生的发展绝对不是一颗丝瓜秧能解决的。而生活中,求真务实、追求真理,往往比实用主义更有意义。我们,包括阅卷老师,很多时候往往经验用事,缺乏实证精神。

  父亲有父亲的处事原则,儿子有儿子的人生态度,不能简单的说哪个是核心,哪个是旁枝,更不能简单的否定一方。当前社会本来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时期,百家争鸣、兼容并包应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特点,唯有此,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有希望。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