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让“艺考潜规则”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作者:白墨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音乐类考生家长常先生可以如数家珍地背出国内多所高校不同艺术专业的敲门“价码”。他向《半月谈》记者透露,(寻租)市场虽然没有统一定价,但只要想考艺术类院校或重点高校的艺术特长生,就需砸进10万元至100多万元不等。(6月8日 《半月谈》)

  不少学生选择艺考,大多源于自己单纯的初衷,出于自己对艺术的热爱。然而,纯洁的艺术殿堂却被某些徇私舞弊、暗通款曲、投机钻营者玷污,因而艺考也广受社会诟病,成为腐败的重灾区,更严重危害教育公平。对于“艺考潜规则”必须严打,让它在阳光下无所遁形。

  拜师见面礼、“开小灶”学费、打点评委费用、买乐器等,更有甚者,直接给业内权威送房、送车钥匙。面对种种艺考“潜规则”,家长们见怪不怪,反而从“你知我知”到“熟视无睹”,看似“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却成为艺考圈的“常态”。艺考不只考学生,也考量着家长的钱包。

  诚然,不少家长希望孩子一夜成名,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艺术的圈子,便不惜重金培养儿女成龙成凤,这种心情也可以理解。不过也正是由于家长们的这种想法,进而催生了不良的招生生态。笔者看来,钱虽然可以敲开艺术的门槛,要继续前进还得看个人的修行。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悲哀的现实。相当数量的艺考生并非真正的喜欢艺术,将来也并不愿意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仅是为了混到一张本科文凭。而不少艺术学校正是迎合了众多艺考生的这一心理,只为“敛财”,而不为“选才”,不断扩招艺术生源,对于学生上大学是否能学到真正过硬”的艺术本领并不关注。另外,对于某些热爱艺术的学生也暴露出不公,缺乏实力的师资对学生负责,学生毕业后艺术创造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便无奈之下选择远离艺术。这些都将影响我国艺术人才队伍建设,也会破坏艺术圈原有的生态。

  虽然目前部分省市已经实行艺术统考,不仅统一了标准,更有利于监督和管理。但毕竟是局部地区,尚未做到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因此建立专业、独立、科学、系统的考评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此外,畅通完善的监督机制和举报途径是必须要有的。让艺考结果在阳光下晒一晒,谨防“暗箱操作”,才能让利益失去寻租的空间,才能让“艺考潜规则”在阳光下无所遁形,从而保证选拔的公正性,选拔出真正有艺术天分和对艺术热爱的学生,为生源质量负责。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