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就业难遭遇用工荒||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为何“相看两厌”

  作者:翟欣宇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一边是大学毕业生数量持续增长,面临就业难题;另一边是企业招工难,用工荒的的声音不绝于耳。“就业难”与“用工荒”这两个本该处在天平两端的问题这样奇怪相遇,凸显了我国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严重性。(6月5日人民网)

  笔者曾不只一次听到毕业生抱怨,“企业给的待遇太低了,还不如农民工挣得多,这么多年学白上了”。也经常听到企业对大学生的评价,“什么都要从头教,动手能力不如技校的,期望薪酬还那么高。”学生与用人单位的“相看两厌”其实就是“就业难”遭遇“用工荒”的一个缩影。而这种“尴尬并存”都是高校盲目扩招的恶果。

  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大学教育本就该是“精英教育”,然而在盲目扩招的背景下,“遍地都是大学生”,大学教育同质化严重,大学生已经不再是“优秀人才”的代名词,而是“批量复制”的“模具”。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没有竞争力。“谁谁家的孩子,上了那么多年大学,最后连个工作都找不到”几乎成为所有邻里间的谈资。

  大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需求匹配度较差。一方面,高校动不动就说要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但社会上真正担当科研任务的职业少之又少,并且,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大学在课程设置上的“孤芳自赏”使大学生很难与社会需求接轨。很多大学生在工作之初都抱怨,“大学学到的知识一点都没用到,现在工作了什么都得从头再来。”

  扩招让高校享用的资源高度集中,“马太效应”也让技校、高职的发展受限。无论是生源、还是师资力量、后勤保障上,大学都占用了所属地区的绝大部分资源,高职、技校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存都困难,如何能培养出社会紧缺的高质量技术人才呢?

  另外,高校扩招,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常见。家长普遍认为本科才是大学,技校就是落榜,就是没出息。看看高考就不言而喻了,有多少家庭为孩子能考上“重点”“一本”而举全家之力?又有多少家庭宁可多花钱让孩子上民办的三本也不去高职技校?殊不知,这种虚荣的偏见“得了面子却失了里子”,于孩子个人,工作越来越难找;于社会,这种人才供需矛盾越来越严重。

  为追求真理而学习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上学还是为了就业。所以,无论国家、学校、家长还是学生本人,都要把就业作为“第一要务”。也提醒即将高考的考生们,在填报志愿时,不要再纠结于“几本几本”了,毕竟能就业才是第一位的。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