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昏迷半年 四兄妹取不出救命钱,银行也昏迷?

  作者:郭喜林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5月26日,成都市民张建华(化名)再一次来到位于双楠的某银行,他的取款请求再一次遭到拒绝。去年10月,张建华80多岁的老父亲因为多个器官衰竭昏迷,虽经抢救保住了命,但已经没有了自主意识。在医院住了半年多,花了10多万之后,如今还欠下数万元的医药费。老人住院期间,儿女发现父亲身上有两张存折和一张工资卡,里边共有5万多元,他们打算把钱取出来为父亲治病。由于不知道密码,银行要求出示合法监护人证明才能修改密码。为此,张建华兄妹四人开始奔走于社区、街道办、公证处。然而,因为无法拿到监护人证明,这笔救命钱变成了空中楼阁,看得见,摸不着。(四川在线5月27日)

  一边是已经昏迷半年的老父亲,一边是持有老父亲银行存款的儿女们,眼看着5万元救命的钱无法用于救命。面对垂危的生命,银行却漠视生命;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父亲,银行却不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转化为实际行动。然而,为人民服务的口号银行却不曾忘记。这就是目前银行的现实,这就是百姓遇到的尴尬局面。但是,四川成都的张建华先生每天都在盼望着银行的为人民服务能尽快变成尊重和敬畏生命的实际行动。

  然而,解决张先生一家人盼望的救命钱并不困难。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却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假如已经昏迷半年的人是自己的亲人,恐怕银行里的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同意让银行的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工作作风继续存在下去,而且成为挽救生命的绊脚石。难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能是银行的标语和口号吗?难道,坚持实事求是的群众路线就这么难吗?如此悲催的服务,又如何能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的实际行动呢?

  面对成都市某些银行的官商作风,我们不得不提出严厉批评。因为,他们的工作与服务背离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他们的服务质量远离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工作方法从表面上看是在讲原则,实际上是在推诿责任和惧怕承担责任。

  如果银行的窗口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用这些要求去衡量,肯定是不符合要求的,肯定是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如果银行的服务长期处于昏迷状态,广大客户就会产生抱怨。因此,不管是成都市的银行,还是全国各地的银行服务业,都应当在服务质量方面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要善于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说,人民群众是银行改进工作方法和提高服务水平的力量源泉;可以说,银行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如何,群众的口碑就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因此,银行的服务工作水平和质量需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折不扣地落实在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而绝不是在口头上和标语口号上。可以说,是不是全心全意为群众提供服务,就是检验标准。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