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今五千年》值得一看

  作者:张洪泉

  前几天,李保华先生在微信上发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颁发的优秀成果荣誉证书,一张是一本书《聊城古今五千年》。看这本书感觉很面熟,回家一看,在我书架上确实放着一本。这本书是一次我外出回来后,出现在我办公室桌子上,尽管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但我非常喜欢,毕竟我手头上有了一本聊城的历史梗概。

  这些年来,天南地北的朋友一听说我是聊城的,很多肃然起敬,交流后才知道,朋友们认为聊城是个有文化的地方,从古至今有很多名人、名胜古迹。对于聊城的名人,我知晓一些,很多名胜古迹都没去过,像《聊城古今五千年》第一页彩图上的仓颉墓和蚩尤冢,我都没去了。尽管2015年国庆节,中国江西网胡波总来聊,路线上本来有蚩尤冢,但最后因时间问题没有成行。

  聊城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几千年来,历史变迁,典故颇多,一本《聊城古今五千年》显然不能细说,但提纲挈领,是一本很好的资料目录类的书籍。对聊城的很多典故、很多事件,可以一目了然,掌握大概,再去细查,这是该书对我的一个意义。关于聊城为什么叫聊城,以前很多同学、朋友开玩笑说是“聊天之城”。在该书上介绍说:“春秋时聊、摄二城,齐之西鄙地,因国衍城,故名聊城。”由此,我才真正明白聊城名字的来源,如不看此书,不知名字之源,作为聊城人,我感觉有点难堪。

  浏览“大事纪年”,发现历史上有很多事情,记录的比较详细,对自然灾害记录较多。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寿张集再次被洪水冲毁,撤销寿张县,所属村镇分别划归阳谷县、宿城县。而洪武八年(1375年)东阿县城新桥镇被河水冲刷陷落,东阿县城治迁至谷城(今平阴县东阿镇),而当时却归属兖州。观看历史,才知道原来很多事情不是现在的样子,因自然而变,因人力而改。

  看历史也有一些疑惑,清朝时期的教育是不是该政府出钱?该书记载了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的一个事件:聊城南门内考试院倒塌,东昌知府曹炳辉首倡捐俸三百两兴工修缮,八月竣工,邑人傅绳勋做碑记。看到这段时,我突然想到,这个考试院为什么倒塌,是偷工减料,还是维护不到位,有没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后来一想,我这只是现代人的思维,哈哈一笑作罢。

  光岳楼是中国名楼,当前或者此前,有人推出过中国四大名楼,其居其一,但声望不如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我也认为是没人在聊城写过作品,看完“聊城古诗词”一章,我突然发现,原来像孔子、汉武帝、曹植、王维、李白等数百个各历史阶段的名人,都写过聊城,只是作品影响不如《鸳鸯楼记》、《滕王阁序》大而已,且写光岳楼的人也没大的影响。

  知古而励今,观看《聊城古今五千年》,能知道我们祖先曾在这片土地上耕耘、斗争和成功过,很多都记录到中国历史书上,给当前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能有幸生存在这片土地上,能和勤劳奋进的聊城人一起生活,再看看那个“让他三尺又何妨”的三尺巷,幸福之感顿生。见贤思齐,於我心有戚戚焉。

  《聊城古今五千年》,书虽好,不敢独享。写这稿子,一是因为朋友赠书,彰其用心之作,写之以记;二是李保华先生那里尚有书可售,想读的朋友可购。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