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天气回暖,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中国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有资料说: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怎么过“二月二”,中国各地的习俗不同。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们鲁西乡下老家过“二月二”的习俗中,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最深:一是“打天囤”,寄托五谷丰登的愿望;二是炒黄豆,我们习惯叫炒“蝎子嘟儿”。
节日的前一天,家家都把锅底的草木灰掏出来,加上原来积存的一些,用喂牛筛草的筛子筛好了,准备用来打天囤。“二月二”当天,一早就在院子里“打天囤”,一定要在出太阳之前。一般是先把院子扫净了,再用木做的扬掀锄了事先筛好的草木灰,在院子里画圈儿,就是打天囤,碾盘大小,中间挖个小坑,埋上一点粮食。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绿豆等五谷杂粮,表示盛什么粮食的囤都有,满院都画上。还要在每个囤旁边画上小梯子,上囤倒粮食用的。
我父亲比别人仔细,为了画得圆,他先选定一个点,砸上一个小木撅,上面栓一个线绳,牵绳离开点围着划圈,就像用了圆规,划得很圆,表达渴望丰收的虔诚。一边画一边还念叨“大囤满,小囤流”一类的歌谣。
“蝎子嘟儿”,就是炒黄豆,“蝎子嘟儿”是蝎子尾巴上的小疙瘩。把炒黄豆叫做“蝎子嘟儿”,大约是为了表示对蝎子的痛恨,名字不好听,吃起来很香。那时候,不管家里多么作难,快到“二月二”的时候,娘也要弄几斤大黄豆,在水里泡一天一夜,捞出来,掺沙土在锅里炒熟,在二月二那天,拿出来分给我们姐弟吃。去上学的时候,还要让我们带上一些,嘱咐我们:给老师一点,也给同学们一点儿尝尝。看谁家没炒,就多给人家一点,什么时候,娘也不忘教育我们做好人。
各家大人都这样想,这样说,同学们就你给我,我给你,互换着吃,说:“你尝尝俺家炒的好吃不?”嘻嘻哈哈,场面很温馨,很和谐的。
给老师送的时候,如果恰巧老师不在办公室,就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别的同学也是这样。老师一进屋,就会看到各式各样的炒豆一大堆。后来,我当了老师,学生也给我送过。不是向老师送礼,讨好,是一种敬师的表示。那时候的人,都很纯朴。
现在流行发短信了,有一条,我最喜欢:“二月二龙抬头,幸福快乐没有头,友情亲情暖心头,合家团圆到白头。”
作者:李民增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