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第一幅油画作品《桃花源》
作者:程振伟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在香港的苏富比拍卖会上,马云和曾梵志合作的油画《桃花源》,以130万元港币起拍,经过32轮竞拍,历时7分15秒,被一位神秘买家以3600万元港币拍下。最后成交价是起拍价的27.69倍。此次拍卖所得全部款项将捐赠给桃花源基金会,用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马云卖画不是第一次。不管是在社交平台“来往”卖画,还是在苏富比拍卖会拍得天价,马云作为“跨界画家”的身份难言增益,只要马云的生意不倒,作为公众人物的形象坚挺,马云的粉丝愿意买单,媒体和公众乐于捧场,马云作画拍卖所得果真用于慈善,这一切可谓多赢之局面。
对马云成“马良”这一现象,用“行为艺术”来诠释最合适不过。既然是行为艺术,谁管它到底是否艺术?谁管马云的画艺如何?谁管马云的《桃花源》是否值3600万元港币?
“行为艺术”恰恰能消解“山寨画家”马云可能对艺术界和社会生态造成的逆向效应。在这个各种艺术鱼龙混杂的时代,毫无艺术功底的马云,在一位著名画家的帮助下,草草挥就完成的作品,卖出了真正以绘画为职业的人士大多数一辈子也卖不到的高价,表面上是艺术界的讽刺,甚至可云艺术贬值,事实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大症候,也就是对资本的崇拜,尤其在马云身上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马云成“马良”是行为艺术,不是艺术。马云的表演不是一厢情愿,是各种力量自觉不自觉的集体出演,各方各取所需,客观上大家一起做了慈善,真正艺术家看了也就看了,没必要做令人讨嫌的牢骚。然而,马云和领衔主演的购买者、苏富比拍卖会,以及友情出演者,还是要有“行为艺术自觉的”,没必要真把此次拍卖事件当成艺术界的大事来看,玩了也就玩了,不必找更多冠冕堂皇的理由。
然而马云动辄搞行为艺术,何以不管跨界有多大,总能引起各方喝彩,丝毫没有违和感?其中可见资本对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和制约。笔者最担心的还是资本力量的公知化,以及资本力量的权力化。在社会公共领域,除了资本,还应有艺术,文化,特别是普通人群活生生的生活,而现在资本对其他领域的僭越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艺术是有边界的,百姓的情感是独立的,审美应该是有边界的,马云成“马良”是各有诉求者集体无意识的游戏,而笔者最担心的还是旁观者在围观资本力量时失去自持力。不管你是否承认,资本力量的公知、权力化正在改变社会公共领域,笔者能说的是,虽然马云做的是慈善,但摇身一变而为天价画家,行为艺术毕竟是行为艺术,该有的边界还是要有,别让鉴别力弱的民众真以为艺术界出了个百年一遇的天才画家马云。在资本面前无限弱势的普通人,该有的定力还得有,自己该过的日子还得过,别动辄拿“天赋异能”的马大师跟自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