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俊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5月19日是中国旅游日,随着《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实施,第一批“游客黑名单”公布,从媒体到市民对旅游文明的关注大大加强。在中国文明网联合全国联盟网站共同开展“百姓说道文明旅游”采访中,有不少市民朋友为“文明旅游”活动建言献策、支招献宝。(5月19日中国文明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休闲度假已经成为了国人愉悦心情、休憩娱乐的一种新方式。当大家在一览祖国大好河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收获满满喜悦时,殊不知,“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攀树折花”等不文明陋习不仅大煞风景,更为甚者,“法国卢浮宫泡脚、埃及神庙里刻字、帕劳海边扔垃圾、泰国机场晾衣服”……少部分游客的不文明举止,让中国这个文明古都蒙羞。
不文明行为该如何根治?文明行为、习惯该如何涵养?文明形象又该如何树立?一串串追问直捣人心,引人深思。曾经,我们以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引以骄傲,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烙印下我们特有的民族标志,但是,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而深植于我们内心的公民素质、文明休养却有下滑之趋势。这无论是于个人成长、成才而言不利,也与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旋律”相背离,告别陋习,重塑文明紧迫且必须。
针对种种不文明行为,国家出台系列法规、制度,向其“亮剑”。2013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合国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2015年4月6日,《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颁布。今年“五一”前夕,国家旅游局正式发布《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这些法律、法规,无一例外,都剑指旅游不文明行为,旨在全全力构筑文明、有序、规范旅游新形象。
不可否认,这些法规、制度的出台,对于震慑、警示、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事求是地讲,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既有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教育不到位、制度规定不到位等外部因素,但是,自身素质低下,无视政策、法规、不良心理作祟才是主观之源。
众所周知,社会是由公民这一基本单元构成,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公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体现。在全面推进改革攻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文明更是凝聚公民共识、汇集公民力量的精神之基。俗话说:“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习惯。“聚沙成塔、积小善成大德”。很欣慰看到,市民支招文明旅游,将自己摆进去,为文明出游想办法、谈思路、找症结,诤诤谏言里,不仅是公民主人翁意识、公民意识的觉醒,更是对于文明社会建设的责任和担当。我们相信有了这份真心实意,并化之为实际行动,用星星之火,定能点亮浩瀚文明星空。我们也期待,文明旅游呼唤更多的市民“支招”,集思广益、对症下药、身体力行,成为最美风景中的构筑者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