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相夫教子是母亲对父亲一生的爱

 

  作者:张洪泉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3月,母亲去济南看病,顺便看了一下趵突泉公园。母亲腿做过手术,父亲拉着她的手是怕母亲摔倒。

  父亲兄弟五个,还有两个妹妹,年轻时候家里很穷,没人给说媳妇。据父亲说,当时母亲已经在外婆的命令下,和邻村一富裕人家订婚。他们相爱是在菜屯公社一起文艺演出时,母亲当时是冯庄村的团书记、山东省三八红旗手。随后,不顾外婆强烈反对,母亲带着邻家小妹,一起抱着彩礼去退了婚。

  就这样,三间土坯房将母亲迎进了张家。在我五叔结婚前,母亲和父亲一道,辅佐爷爷奶奶经营这个家庭是主旋律。爷爷的家庭经营模式是,爷爷和父亲出钱给二叔盖房子娶媳妇,而后爷爷、父亲、二叔一道给三叔娶媳妇盖房子,依次类推,直到五叔。那时候不仅凑钱,还凑粮票、布票什么的,等五叔结婚时,父母的支出已经超过结婚时的所得。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农村即便只有兄弟两个,也会闹着分家产。父亲最佩服的就是母亲没有闹分家产,而是平淡的说:“咱可以自己挣,父母也不容易。”事实上,我家是全村第二个盖“厦子房”的,而第一个“厦子房”是在外当官的族人盖的。

  在母亲的操持下,二叔娶了母亲的远房亲戚,三叔四叔参了军,小姑姑当上了赤脚医生,而且三叔复员后到公社医院当了司务长。据我四叔说,进了张家门后,男女老少的鞋子都是母亲做,有一次下雪鞋子湿了,他放到火上烤,结果烧着了,母亲很快又给做了一双。

  父亲早年是民办老师,每天早起和休息日才能干点农活,而地里的活大都落在母亲身上。我有两个妹妹,按乡间的说法,我仨都从农村考了出来。每天一大早母亲给我们做好饭而后去地里干活,我仨上早自习后,自己吃饭再去上学。小学毕业前,父亲已经教会三个孩子炒菜、蒸馒头、擀面条、包水饺等等,而母亲的观点是“让孩子做的功夫,自己已经做完了”。

  父亲执教三十年,每年都是镇一级模范,还多次获县市级模范,菜屯镇第一个民师转正,第一个小学高级教师,成绩里面凝结着母亲的大量支持。我小时候,小学“会考”要到联合校操场上统一考试,需要自带桌椅板凳。每到这个时候,母亲就驾驶着我家的驴车,父亲拉着一辆地排车,中间有一根绳连着,负责桌椅的来回运输。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