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多剩男城镇多剩女”是如何产生的

  作者:程振伟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国家卫生计生委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报告指出,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而未婚女性更多集中在城镇地区。(5月14日人民网)

  农村多剩男,城镇多剩女,看起来很滑稽的命题。中国男女比例结构性失衡,意味着有数千万男性只能打光棍。客观情况看,剩男现象容易理解,剩女大量出现却颇有讽刺意味。那么,“农村多剩男城镇多剩女”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由于婚姻梯度挤压的存在,同龄适婚女性短缺时,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其他地区发展,如城镇男性找农村女性增多。农村女性本就结构性不足,还要与城镇男性配偶,部分农村男性在婚姻上没法向更低梯度挤压,只能“剩下”了。

  那么,婚姻梯度挤压的首要驱动因素是什么?只能是经济地位。城镇里经济地位差的男性,那怕连年龄相当的“剩女”都瞧不上他们,只能转向农村女性,毕竟城镇里经济条件差拿到农村里可能比较好,而受伤害的却是农村里经济地位本来就差的男性。他们经济条件差怪自己吗?阶层流动逐渐固化的今天,一些贫穷不是自身造成的,而是继承的。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说,城镇女性“剩着”,是因为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经济独立性较高,因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职业发展而推迟结婚。按照一些剩女的说法,剩着是因为“找不到有感觉的男性”,也就是所谓精神层面的原因。笔者看来其实还是经济问题。如今城镇女孩对同龄男性的经济地位有很高要求,其他条件好唯独经济条件差的男性,怎么看“还是没感觉”。最近有调查显示,年轻人最多关注韩寒、郭敬明、王思聪,他们哪个不是经济地位优渥?城镇里经济条件差的男性,只能通过婚姻梯度挤压解决婚姻问题。

  “农村多剩男城镇多剩女”更多是经济问题。婚姻天平主要用经济作砝码,是这个时代的悲哀。中国经济发展不平稳,城乡差距较大是客观事实,而最关乎公民幸福的婚姻问题主要靠经济来说事,最终受伤的只能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末端,他们的悲哀是因为经济地位处于全社会的末端。最终受害的还有,婚姻问题上经济权衡太重的城镇大龄剩女,一时端着,客观上促成婚姻梯度挤压的形成,既伤害了同龄男性,又间接造成更多农村男性的单身。

  最近有一部很热的电视剧《于无声处》,80年代的工程师冯书雅可谓“女神”,她没有因为经济地位悬殊而拒绝保安马东,让我们再次相信精神层面的爱情了。“农村多剩男城镇多剩女”背后的杠杆还是经济因素,那么古典层面的爱情婚姻观回归,能否让城镇女性重新审视哪怕经济上并不优渥的同龄男性?让婚姻梯度挤压不再成为普遍现象,不再把处于农村经济底层的男性挤压到“无妻可娶”。当然最根本的还是,创造条件促成收入分配平衡,让“经济决定一切”的社会氛围得以净化。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