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求胯下之辱”也是“用心良苦”

  作者:白墨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11日,51岁的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张能立,在临下课时走到教室前门,趴在地上,鼓励学生从他身上跨过或“踩”过去。他说,愿意"献身"。解释这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5月13日 新华网)

  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赐“胯下之辱”。此消息一出,又一次引起舆论哗然。有人认为教授有受虐倾向,也有人认为这是学生不尊师重道的表现,“胯下之辱”是一场闹剧跃居舆论的顶峰。不过在笔者看来,教授之所以做出如此震惊之举,也是教授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的“用心良苦”。

  然而,目前中国的学生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稍显欠缺,几千年来“怕人”的思维定势始终束缚着国人的思想。高校作为创新的前沿阵地,理当开辟一条“新路子”。虽然近年来高校教学科研体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由于传统观念及原有教学体制的禁锢,培养创新思维人才的推动也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不用说挑战权威、反对权贵了。另外,教学手段同样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由于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尚无法做到有效结合,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未得以充分体现。再者,高水平的创新思维师资队伍也是禁锢学生思维的又一诱因。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若要教育学生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教师也理当做到自身教学观念的创新。

  教育最重要的是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面对当前学生创新精神缺失的现状,武汉理工大学的教授算得上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胯下之辱”培养学生新思维的授课方式难免会遭到不少人的质疑和吐槽。不管这堂课是否真的能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但是该教授敢于“以身试权威”,用自己的实践促进学生思维的创新,传递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权贵的精神力量无疑是值得称赞的事情。至少从创新教学模式上的角度讲值得肯定,是创新教学手段的一次试水和探索。

  在这一“用心良苦”的选修课上,其实教授从各个层面对比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思维差异,阐述着培养新思维的重要性。不得不说该教授为了学生费尽了心思,精神可嘉。不过“胯下之辱”的授课方式无形中会给学生增加“德”的压力。基于此,高校在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思想,探索创新思维能力时还需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既能让学生尊敬老师,也能让老师重视创新型教育。只有这样,才不会白费教授的“良苦用心”,才能真正跳出“唯权威”、“唯权贵”的思维定势。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