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要论文,找准了方向走错了路

  笔者认为,高校在自主招生时针对哲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历史学类、新闻类等特定专业提出 “在权威作文赛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的要求必定是有自己的理由:现在网络发达,信息快速齐全,但是全国各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尤其是学生们在写作文时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现象十分严重,导致了他们的写作水平不升反降。这也造成了当他们升入大学乃至参加工作之后,尽管很有思想,也很有能力,但是却没法把自己的思想或实践经验等转化为理论,成了名副其实的“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或许正是基于此种考虑,大学在自主招生时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提高准入门槛,考校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业或工作生活铺平道路。

  但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正如一些专业人士所说:“高校自主招生要求高中生写论文,出发点比较好,但并不实用。”“临时抱佛脚发表的文章,若是真正凭实力,确实很好,若是靠关系或通过‘枪手’来发表,就变味了。”专家们的考虑确实很有道理,当各高校自主招生的章程一出台,顿时又催发了新一轮的“高中生发论文热”——这到底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是考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是考家长的关系网、经济实力,或者更是考全社会的诚信度?在升学、前途、荣誉、利益面前,我们的学生、家长、老师、“枪手”、学校、杂志社等等,到底还有多少人、多少机构能够保持淡定?

  其实,高校要考校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不难,例如现场作文就是最好的办法。当然,也可以将作文获奖、发表作品作为奖励条件而不是必备条件列入自主招生的章程,但必须经过招生学校的严格审查,需要坚决打击弄虚作假的行为。

  “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把实践转化为理论,所以我们的学子们在做学问、搞科研时,一定的写作功底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高校自主招生考校学生的写作能力、理论水平,其出发点是必然值得肯定的,只是选择“作文获奖”或“刊发论文”作为挑选人才的方法,倒是真的值得商榷。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