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考题”不可怕 僵化评分才误人

  在我看来,高校“神考题”一点都不可怕。考试神题不神,因为难度系数不高,比如选出你认为上课最积极的3名同学和翘课最多的3名同学,这是自己的主管感受,没有标准答案,如实写下就可。把文言文翻译成英文,不过是先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而已,多一套程序而已。辨认老师,更简单,不需要次次逃课,只要上过一次或几次课,认识任课老师不是难事,这纯粹是大方送分啦。

  真正误人的是评分机制僵化:价值观先行,答案标准化。比如某高校选拔试题,一母亲说: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当修理工;一母亲说:我们要感恩修理工。这样的材料作文很容易误导人,假设学生论述要做大事,就不能当修理工,必读好书,必当大官,就算能自圆其说,在主流价值观强势主导下,谁敢瞧不起修理工?谁敢为不当修理工点赞呢?学生害怕死得快,只能“万马齐喑究可哀”了。

  “神考题”不可怕,僵化评分误人,那么,我们就应该改革完善评分机制:尊重个性、尊重独立、尊重创新、尊重发展。

  神题也是试题,不能当游戏。比如辨认上课老师的照片,这个没有啥好说,既然讲了,就要言出必行,让某些考生不及格。何况还是开卷考试,拿到59分基本不成问题,综合平时的作业成绩,学生及格还是不成问题,只是不能拿高分。问题是倘若让一个连任课老师都认不出的得高分,岂不是逆天了?南开大学法学院缺乏商鞅徙木立信的勇气,不讲诚信,考试戏法,实在让人扼腕长叹。

  神题可以更神,可以更灵活。《读者》曾经刊载日本神题:下一次中日战争何时发生,何地发生?为何发生?日本会输掉战争吗?日本如何应对?神题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自己查资料,展开历史、逻辑等多方面论证,这样的历史考试是不是比我们死记“赔了多少白银,割了多少领土,死了多少民众”等来的更深刻?学生独立完成,无疑就是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学习效果更好。

  评分可以多元,不受价值观束缚。曹操为什么能广纳人才,就是把“才”提到了一个突出位置,允许部分人有才无德。在考试时,我们不应过分看重主流价值观,应该看重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只要学生能自圆其说,合符出题要求,比如合符一篇作文要求,就应该给高分;合符论证要求,就算不合符当前主流,要敢于给高分。要鼓励创新人才冒出来,就得先去掉各种框框限制,尤其是砸碎思想枷锁。

  评分可以务实,不被表象所迷惑。国外某研究生试题,给的试题内容简单,诸多因素不详,却要求学生告知某大楼高度。学生答案千奇百怪,有的利用比例原理,测量大楼倒影,树干倒影及高度;有的测出一楼高度求解;有的跑去问这楼的住户;有的去查建筑资料,等等。老师都给了分,因为在他看来,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只要他能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方法,都是好的,都应给分,都应给一半以上分。

  “神考题”热议,呼唤评分机制告别误人误区,呼唤教育步入正轨,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迎来新的春天,学生创新有望,学生成才有望,解答“钱学森之问”才能有望,国家才能强大有望,民族才能复兴有望。

  作者:李云勇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