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小寒,杀猪过年

  农谚说:大寒小寒,杀猪过年。杀猪是过年的开场大戏。过了腊月二十,村子里便陆续有人杀猪,年味越来越浓郁。温暖、祥和的气氛笼罩冬天的乡村,别有一番风情。

  最近从微信上看到一则消息:春节期间,浙江温州永嘉县,一头猪跑到寺院门口,前肢前驱趴伏在地,朝寺院山门方向跪拜了很久。不少人在驻足围观。猪仿佛有了灵性。

  不管消息真假,六畜中,猪与人的关系最密切,缘分最深是真的。特别是在农村,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猪是农家宝。

  那时养猪,也为攒粪积肥。俗话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肥”指的就是粪,主要是猪粪。家家养一头,喂点粮食,主要是喂窖子。公路上经常有进城拉窖子的。城里有一个大酒厂,我家在城南,进城就是。我拉过。

  找一辆地排车,栓在自行车后架上,带着走。准备几个麻袋,两只筲,拴好,走到先排号。拉窖子的人多,往往要排很长时间。在窗口交上钱,领了号,就到池子里自己装。池子是长方形的,很大,一人多深,用酒厂提供的长把勺子往筲里舀。周围很滑,围着装的人很多,像打仗似的,你呼我叫,你抢我夺,很危险。当时年轻,觉得没什么,还怪有意思的。现在想起来,反而有点后怕。

  把麻袋装满,用绳栓好,拉出厂门,顺公路往回赶的时候,意气风发,那种胜利的快感是很享受的。年轻真好!干什么都不犯怵,有用不完的气力。

  喂到年底下,猪长成长不成都处理,卖两个钱过年。有的人家自己杀了卖,自己留够过年用的,再给亲戚家送点,剩下的在村上卖,就按市场价。听到谁家杀猪,村上人这个要点,那个要点,一会就完。有时,猪还没杀,就没有了。庄稼人心善,见有庄乡买不到,觉得对不起,就把留下吃的肉给人家拿去。自己杀了猪,还要到集上买,也不觉得冤。这事很能说明庄稼人的善良淳朴,说起来挺感动人的。

  都想在村上买,不是怕赶集跑路,也不是图省钱,主要是放心,吃着踏实。因为到集上买,有可能掺水,更怕有病,甚至是死猪。

  村上杀猪的人家多,也有卖不了的时候,就拿到集上去卖。年集,主要的任务就是买肉。一年到头不吃肉,过年哩,再作难,多少都买点。肉市就特别红火。卖肉的多,买肉的更多,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天黑才散。很少大肉架子,多是零碎卖,在家里处理不了,几斤一块割好了的。有的甚至只卖一块,三四斤,那多半是亲戚送来,自己舍不得吃,拿到集上卖几个钱,买点别的年货。那时候都穷。

  杀猪不是谁都能干的。必须是身强力壮,手把利索的人,也有技术。村里有数的就那几位。谁家要杀猪,必须事先跟他们联系好。自己先把一个特制的大锅抬来,烧好一大锅水,准备退猪毛。杀猪师傅一到,先把猪从圈里抓出来,三下两下放倒,按到案子上,对准脖子,嗤!一刀,鲜血喷出很远,下边接着大盆,渐渐流尽,猪的生命才宣告结束。那场面壮烈,也很残酷。许多人围着看,武松打虎一样。

  如果不想麻烦,交到公社食品站也行。我也送过。请人从圈里把猪抓出来,捆好,装到地排车上,拉到食品站,也要排号。一大溜猪放在地上,食品站的工作人员验了等级,过磅,办手续,领钱,就算完事。每次卖猪,老伴都要借故走亲戚,或到离家较远的人家串门,抓猪之前就离开。她见不得抓猪的场面,尤其听不得猪撕心裂肺的尖叫,受不了与猪分别的痛苦,从小养大,有感情。即使那样,也要难受几天,我看得出来。

  卖了猪,过年时再到集上买几斤,有时候队里也分点。常听老伴说:有一年,分了二斤多肉,儿子跟着她一个劲喊“俺吃肉俺吃肉”,她就一下子都煮了,让孩子吃了个够。现在天天能随便吃肉,又不稀罕了。可见生活变化之大。

  作者:李民增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