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款转捐:修复社会诚信当从何处动工?

  作者:戴渝龙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福州晚报记者 陈若凡/文曾玺凡供图)福建农林大学大三学生曾玺凡热心公益,先后4次去山区支教。今年3月30日,曾玺凡的父亲曾长胜因为脑干出血被紧急送医。许多爱心人士被曾玺凡的支教故事感动,纷纷捐款。他的父亲最终还是走了,留下未用完的20万元善款。曾玺凡昨日表示,他希望能把善款捐给值得信赖的公益组织竟一筹莫展。(福州新闻网5月21日)

  虽说公益组织多如过江之鲫,就是有官方或宗教背景也难以为其诚信背书!从而使公益名人想爱心传递转赠善款一筹莫展。这是当下社会诚信亟待修复的一个例证。

  修复社会诚信当从何处动工?

  修复社会诚信要清理信息垃圾。打开屏幕,报刊,网络,微信,充斥着各类触目惊心的诈骗案件手法披露,防骗秘籍,以及厚黑哲学。这些信息垃圾形成的负能量舆论场无时无地不包围着我们。我们个人的诚信自律日趋懈怠,对社会诚信的认可日益淡化。最终整个社会有陷入诚信塌方的危险。修复诚信迫在眉睫!这想必是曾玺凡转增善款一筹莫展的认知原因。因此修复修复社会诚信首先要清理垃圾:对于诈骗案件的手法,厚黑哲学必须从公开的信息平台删除,防骗秘籍也要经过严格筛选后由权威部门根据特定对象发布。

  修复社会诚信要嵌入法治钢筋。当下社会有诚信塌方的危险。公益事业在内的各类事业频频受其戕害。以公益事业为例,自从郭美美事件爆发以来,国人对于官方背景为之背书的公益组织的信任锐减。尽管这个事件以郭美美涉嫌赌博罪被司法机关查办, 但是国人对这个公益组织的信任并未回暖。究其症结,乃是司法机关查办当事人有避重就轻之嫌。对国人热切关心的该公益组织同当事人的关系未下法定结论。该公益组织也未追究当事人抹黑的法律责任。法治在此处显得过于疲软。以至于公益名人基于这样的事实在转捐善款时,越过其直接求助媒体。因此修复社会诚信必须嵌入法治钢筋。对于涉及诚信的领域,处处都要见到法治钢筋的支撑,从而依托法治体系构建全社会的诚信体系。

  修复社会诚信要设置预警红线。暴风雨来临之前必定乌云密布,大战前夕必定两军严阵对峙。社会诚信塌方也会有所征兆。《道德经》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因此修复社会诚信也要设置预警红线,来预防社会诚信进一步塌方。比如像这次公益名人转赠善款一筹莫展————牵涉到对社会公益事业诚信的表现出强烈质疑的事情,就应该视为触及了预警红线。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各类媒体应该合力给与正面疏导,使其重拾对主流公益组织的信任。

  修复了社会诚信,公益名人想爱心传递转赠善款一筹莫展的事情会越来越少。让我们一起从以上三处动工!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