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救人被当成骗子”忧中有喜

  作者:乔志峰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大学生救人联系其家属,四次被当成骗子。大四学生李升志发现一名男子躺在地上,头部和脸上有血迹。“当时有不少人路过,都不敢扶。”李升志说,当时有不少人在围观,也有人从旁边路过,但是没人敢上前查看。李升志说,当时也没想太多,看到很多人围观没人敢动,就上去救人了。他在被救者手机上发现了五个电话号码,但是打了前四个,对方都以为是诈骗电话。李升志说,每打一个电话,都要和对方解释半天。直到打了第5个电话,对方将信将疑,提供了男子父母的电话。被救者亲属说,多亏了两名大学生,如果晚送医院十分钟,可能就没救了。(4月5日《潇湘晨报》)

  大学生热心救人却被当成骗子,并且不仅再一再二,而且再三再四。幸亏大学生没有气馁也没有生气,而是锲而不舍继续拨打电话;幸亏最后一个电话的主人虽然将信将疑,却还是提供了被救者的信息,否则,谁知道结果是什么。由此折射出两个令人忧心的老问题,一是电话诈骗等丑陋现象打而不绝,常有发生;二是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信任,特别是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和距离,已经成了很多人的处世自保之道。而不断发生的一些负面事例,更是加重了这份隔膜和冷漠。

  看了这个新闻,想必有人会再次发出“这年头做个好事咋就这么难呢”一类的感慨。确实,谁都不想生活在处处需要提防的环境里,谁都不想像契科夫描述的“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样生活。不过,这个事情带给我们的不全是担忧,还有不少令人欣慰的地方:大学生遇到有人需要帮助,他没有犹豫也没有退缩,而是义无反顾及时伸出援手;被救者家属并未上演“跌倒老人扶不起”的丑陋一幕、质疑大学生是“肇事者”,而是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并表达了真挚的感激之情。事情的开头虽然有点不那么尽如人意,结局却无疑充满了阳光。如果换个角度理解,那么多人把大学生的电话当成诈骗,其实也是防范意识提高的体现。

  对电话诈骗等丑陋现象,需要公安、电信等部门加大联合打击的力度,从源头上堵住漏洞。而修补社会信任的裂隙、重建良好的社会风气,则需要每个人都从自我做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少些顾虑、多些行动;遇到好心人,不妨少些怀疑、多些信任。同时,也要多看到社会的进步和希望,并且努力让自己也成为这种进步的引导者和推动者。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