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墨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清明将至,祭扫活动也即将进入高峰期。记者走访厦门各大墓园发现,墓地售卖正进入一年中的旺季。与此相比,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生态葬法,却在厦门“遇冷”。尽管已推行近10年,选择这种方式安葬的逝者仍然寥寥无几。(东南网)
国人的传统观念一直是“入土为安”,近九成的人选择买墓地是为了体现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这也直接导致了“生态葬”在多省市频频“遇冷”。何为“生态葬”? 生态葬是一种绿色殡葬形式,也是近年来政府一直提倡的环保安葬方法,集合了节约土地、美化环境、减少费用等多个优点。因此,推行“生态葬”是大势所趋。
然而生态葬推行近十年,却很少有人选择以这种方式去安葬,甚至很少有人知晓。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被根深蒂固的思想和观念所阻碍,使得“生态葬”陷入“推广难”的尴尬;另一方面是“生态葬”的推广方式仍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生态葬”还有哪些障碍需要我们突破?
大力宣传“生态葬”,破国人思想坚冰。生态葬法强调的是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但更多的人却被传统观念所禁锢,无法接受“不留名、不留碑、不留灰”的环保葬,仍被主流的殡葬观左右着自己的思想。当然,数千年的殡葬观念根深蒂固,推行“生态葬”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亟待加强生死观教育,促成社会大众达成一个共识——选择生态葬其实是对整个社会做贡献,是给社会以回报,是特殊意义上的大孝。而殡葬用地却占用了很多有限的资源,“死不起”成为了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笔者认为政府加强宣传引导的同时,殡葬行业更要加强自律,通过方方面面的宣传,把正能量带给社会。要让群众从心底里真正接受这种先进理念,还有很多路要走。
积极改进“生态葬”,殡葬改革当先行。未来生态殡葬理念必将取代传统“入土为安”的习俗,作为新兴的殡葬形式,如何让生态葬更人性化、更尊严化、更个性化值得我们深思。由于各类生态葬法尚在试水阶段,很多地方并不完善,而且仅仅依靠免费甚至额外补贴开路并不现实。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度上予以创新和完善,尽量在保证生态葬的同时遵循家属意愿,让人们更容易接受生态葬法,以引导群众摒弃传统墓穴葬。
总之,只有让国人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才会有更多人选择“生态葬”,从而真正实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