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你知道如何预防中暑吗

  作者:袁文良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所谓“三伏”,是指每年夏天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民间“热在三伏”说的就是这季节,而“三伏”中最热的则是中伏了。由于这个季节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因而中暑是这期最常见、最容易发生的急诊病症。

  所谓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在烈日下劳作才容易发生中暑。其实不然,在高温且通风效果不好的环境下,人体最容易受到暑邪侵袭,比单纯在烈日下劳作更容易发生中暑。因而不要错误的以为只要避开阳光,就可以防止中暑。

  另外,由于目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很多都有空调,空间过于密闭,而且气温与室外的高温反差很大,如果人们频繁在室外的高温环境和室内的低温环境中往返,机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就很容易患上暑湿性感冒。特别是人们在室外劳作或活动时,皮肤上的汗腺大开,如果突然进入到凉爽的空调环境中,或急于采取吹电风扇、吃冷饮、洗冷水澡等急速降温方式,由于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突然遇有寒气袭来,就容易出现暑热头晕、热伤风、肠胃不适等病症。以中医知识来说,这些多是“内湿外热”的病理症状,也就是“中暑”的反映。

  中暑发生后,临床多用传统的藿香正气制剂如太极藿香正气液来解暑。太极藿香正气液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挥发、升腾作用的药物,通过中药芳香疗法,把人体中暑后“内湿外热”的封闭病理体系打开,挥散掉体内的湿气、抵御体外的热气,这样五脏六腑的运行功能就能恢复正常,人体可正常排汗,中暑症状也就很快消失。

  人发生中暑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大量饮水,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因为一次性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在饮食上,应以清淡、容易消化为主,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可以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但要注意少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同时,由于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因而不要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否则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当然,加强预防可以大大减少中暑的发病率,其重点应该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从而达到防暑目的;二是要科学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因夏日胃口不好而过度节食;三是室外劳作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保持衣着宽松;四是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的淡盐水为宜。不过,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要避免大量饮水。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