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喜林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昨天,位于汉口中山大道六渡桥一段长约200米的供水管退出运行。与普通管道不同的是,这段管道建于清朝光绪34年(1908年),宣统元年(1909年)通水,运行至今已106年。市水务集团介绍,武汉是继上海、广州、天津之后,全国第四座拥有自来水供应的城市。这段老管道是全市6000多公里管道中运行时间最长的,也是我市最后一处百年以上老供水管道。铺设这段供水管的,是武汉供水的第一人——宋炜臣。(荆楚网5月22日)
虽然这些供水管道已经过去106个春夏秋冬,但它们印证了武汉为百姓提供自来水服务的漫长历史;虽然它们来自于英国,但它们却无怨无悔地甘愿让人们深埋于地下;虽然它们是在超期服役,但它们却不曾有过偷懒的念想,106年始终忠实于武汉人民;虽然它们的工作环境是在阴冷潮湿的地下,但它们通体的质量依然那么坚固。所以,106年它们都能始终如一地为武汉人民提供优质服务;所以,106年的漫长考验,也未曾改变它们的内在的服务质量与品质。因此,它们代表了英国106年前的精湛铸铁技术;因此,它们在106年的春夏秋冬中没有发生过一次爆管。
这就是武汉自来水供应的历史见证者,这就是不怕漫长岁月侵蚀的英国制造,这就是106年那个自来水施工者工作中一丝不苟的精神体现,这就是我们国人应该虚心向英国人学习的一道中国制造考题。如果我们不反思,就无法让中国制造跨出国门。虽然当代的中国制造已经今非昔比,但是我们的中国制造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只有坦白地承认自己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才能用精益求精和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中国制造水平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值得庆幸的是,106年前中国政府就打开国门,在英国采购到了自来水所需的供水管道;值得庆幸的是,这次跨国采购没有让我们失望。由此可见,当时英国的供水管道质量就是英国工业产品走向世界的名片;由此可见,只要是出口产品,就要用可靠的质量取信于对方。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无法树立一个国家工业制造的形象。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不管是106年前中国在英国买到的铸铁供水管道,还是中国现在将要出口到国外的工业产品,都必须虚心借鉴国外历史上的先进工业化发展成果为我所用。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在经济贸易往来中必须以产品质量和创新发展取胜。只有用精益求精的产品质量才能赢得世界的信誉和不朽的口碑。而且,不仅过去是这样;而且,现在和将来永远是这样。
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有比较才有鉴别。有鉴别,有斗争才能发展,真理是同谬误作斗争中间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就必须坚持在比较中发展,在鉴别中实现新的创新与发展。只有把创新发展循环往复地坚持下去,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壮大。
所以,我们为汉口送出第一滴水的百年水管退休而点赞,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对于我们实现振兴中华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