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大生态葬的宣传力度。殡葬本身是做给活人看的,有些面子工程无可厚非,但厚养薄葬的理念在古代就有了,死后再阔气也不如生前多孝敬。建议对生态葬要加强宣传,从领导干部做起,形成人人支持生态葬的社会环境。前些年南京市民政系统几位领导在向人民汇报电视直播中公开表态身后生态葬,落实和倡导生态葬理所当然从领导干部开始,民政部门带头了,其他领导干部没有表态不等于就可以例外。对那些把遗体捐给医学研究事业的逝者,对那些把器官捐出救助他人的志友,对那些积极支持和倡导生态葬的人们,我们要大力宣传,反复宣传,年年宣传,让社会不会忘记他们。象清明时这样舍得版面,多为故人写文章,让先人永远活着。
二是建立生态葬的管理体制。除了给予生态葬一定的补贴外,更要从精神上给予褒奖,因为逝者本人根本拿不到这份补贴。可以考虑特别建立一个生态葬姓名墙,把他们名字永远刻在上面,甚至配上一张照片,让活着人的知道来祭扫,同时建立生态葬先人的网站,给人们远程凭吊,还可以在媒体的追忆版或清明版上,写下更多的回忆与思念,让生态葬者永远活着,留不留骨灰已经不重要,只有这样生态葬才会慰然成风。
三是创新生态葬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各种生态葬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在设立先人博览园(馆),按照姓氏笔划或者百家姓排列,将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南京籍或在南京工作的先人的照片、遗物、历史等放进去,让人们怀念和寄托哀思,赌物思情,使这个园成为一个人生大课堂。这个园远甚于现在的一些功德园,富有历史文化特色,体现个性时代特点,而且不是那样沉重压抑,就象展览馆一样,让人们乐意进去缅怀先人,与先人进行超时空对话,激发和洗礼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