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民增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七贤祠”建得很漂亮,但我感受最深的是心灵之美。就像板壁上介绍的那样,进入七贤祠,就进入了心灵的最高殿堂。同时,也进入了既神圣又包含文化底蕴的国学殿堂。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先生。可以一睹聊城七贤的铮铮铁骨。王道的智愚之间,穆孔晖的长揖之勇,孟秋的固穷之荣,王汝迅的志节之守、逯中立的卑位之刚、张后觉的精进之诚和赵维新的乡野之雅。
大门两旁的对联就很教育人:“名贤为故乡增辉来人莫作凡夫想;古祠与光岳并寿到此方知学者尊”。不想做贤者,别到这里来!
两进院子。前面一个四合院,正殿上方三个大字:仰贤堂。门上对联: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从门外就可以看到里面七贤的金色塑像,并排站立。背面有简介:我注意到,赵维新,茌平人,做过长山训导,92岁无疾而终。聊城县(今东昌府)人,明代大臣。逯中立,聊城县(今东昌府区)人,明代大臣。孟秋,祖籍茌平,世居阳谷张秋。官至兵部、刑部。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司法部。王道,明东昌府武城县(今河北武城)人,十八岁中举。穆孔晖,明山东堂邑(今聊城市东昌府区堂邑镇)人,进士。王汝训,聊城县(东昌府区)沙镇人,进士。张后觉,山东茌平北张楼村人,明学官。
一位知情者告诉我:“这几位先生都是德才兼备、为官清正之人,屡遭贬斥仍坚守正义、安贫乐道、提携后进。无论学术、还是道德,都堪为世人楷模。复建七贤堂,就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这些古代先贤的事迹在当代再次发扬光大。”
殿内周围的墙壁上,排列着写有七贤语录的牌篇,很多,不一一尽述,只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条:“良即是知,知即是良。良外无知,知外无良”。并排挨着的一条是:“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张后觉的名言。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一个人,有些事证明他本质并不坏,就是说话不考虑听者的感受,常常给人造成伤害。说者无心,听者有气,得罪不少人。有人给他提出来,他还振振有词:“我心里有么说么,没想那么多。”倒像是别人都错了。人们只好尽量不理他。我想,他就是良知有问题。什么是良知? 良知就是你懂得去把握那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没有良知,也可以说是没文化,素质差,纵有良心也枉然。
东厢房是“阳明祠”,门上对联是:“曾将大学垂明教;尚有高楼揭瑞云”。进门正面是心学大师王阳明塑像,两旁四条幅,右边两幅:“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左边两幅:“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意思半懂不懂,须慢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