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4美元较劲”值得深思

  中国川菜馆因 “多收”哈佛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本·埃德尔曼4美元外卖费。被教授“考虑”告上法庭,这起由4美元引起的纠纷在网络上掀起热议,有网民指出这名教授“存心找茬”。(12月11日人民网)

  因为“区区4美元”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在国人看来,实属是“吹毛求疵”。中国人的豪爽不羁,显示出我国人的豪迈与大气,同时,这种不“较真”的传统,也显示出我国法治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此前类似的事件我们也不是没有听过,1元维权案也不再是那么的令人惊讶。前一阵女律师因为电影院广告太长就将电影院告上法庭,索赔一元;还有律师王鹏状告北京地铁索赔1元及精神损失案,众人在看到一笑而过之时,是不是也该为这些敢于为自己维权的“可爱人儿”点个赞呢?

  你是不是曾在旅游景区被迫消费,你是不是在跟团旅游时被额外收费,你在外就餐时,是不是有被多收费时刻,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件数不胜数,然而大多时候,我们都在几句怨言之后选择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忍气吞声。不在这种小事上较真,是我们消费者或者公众在维权意识上的淡薄,也正显示我们建设法治中国的迫切性。

  首先,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要让公众有法可依。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法治中国被党中央按上了快进键,法制建设正在大步向前迈进,法律条文的规定越来越细,越来越全,让人们遇到各种侵权事件都能找到法律的依据,让那些法律的“灰暗地带”、“中间地带”越来越窄,让那些走法律“偏门”的人无门可走。取消最低消费的限制便是给了公众一个大大的实惠。

  其次,要让公众知法、守法。很多时候消费者不维权是因为不懂法,不知道有相关的法律能保护自己。我们听过的这些出来维权的主人公,大多是知识分子或者是法律界相关人士,普通老百姓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必须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让法律知识进入每一名公众的心中,让公众无论何时何地,都能紧紧抱紧法律这个“大腿”。

  最后,公检法部门要更加重视起消费者维权事件,事无大小,凡是来求助的,不得拒绝;律师事务所降低收费门槛,让每一个老百姓都打得起官司;有关部门加大多公益律师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大公益律师的队伍,为百姓维权。

  也有不少美国网友说此为博士是进行智商压制,用知识来“吃白食”,当然,我们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外消费者较高的维权意识,也更应提醒商家提高法律观念,无论身处何地,何种境界,都能用法律这个通用语言进行平等的对话。

  作者:夏如歌
  稿源:三尺巷
  编辑:任君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