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与“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古称“春龙节”。每到这一天天还没有完全放亮,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百姓便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这就是过去民间流传的“引田龙”。同时,大大小小的理发店也是异常红火。

  关于“春龙节”的来源,我国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说是武则天当年废唐立周称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便传旨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百姓凄惨的哭声,看着一个个生命因饥饿而亡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斗胆抗旨,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异常恼怒,便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并在山上立了一块石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为了拯救龙王,黎民百姓到处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有人突发其想:这黄澄澄的玉米粒不正是金豆吗?炒一炒爆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上供。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听到呼声的玉皇大帝俯首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果然是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于是,民间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二月二”作为民间“龙抬头”的传统节日,自然也会有众多的民俗活动。由于当时人们相信只有“龙威大发”,才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这一天的饮食都以“龙”命名:吃春饼叫作吃“龙鳞”,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饺子被称吃“龙耳”,吃馄饨则为吃“龙眼”,吃面条则叫吃“龙须”…… 其中最讲究的是吃春饼,俗称薄饼,这是一种用白面烙成的双层荷叶饼,可以揭开,涂上甜面酱,卷上由木须肉、豆芽拌粉丝、酱肘子等组成的“盒子菜”,味道适口,吃着顺味。俗话说“盒子菜样样有,五谷丰登好年头。”

  除饮食外,这一天妇女还不能做针线活动,如果动了针线,就会伤到龙的眼睛,还会有一只蝎子出现在当事人的面前。于是,每到二月二这天,父母都会把出嫁的女儿从婆家接回来小住几日,民间“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正缘于此。这些被接回的女儿们在娘家这几天除了吃喝外,就是串门聊天,轻松而又愉快。

  “二月二,剃龙头”,是很多地方的又一习俗。人们在大年三十前修剪过的头发,整个正月是不准再修剪的,因为民间有“正月里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不过,当外甥的可不管这些,当舅舅的也可能不在乎,但孩子的妈妈这个当姐姐或当妹妹的总是要护着哥哥或弟弟,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于是便死死看着自家孩子,说什么也要等到二月二这天再去理剪。因此,民间自古就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和“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要剃头”的说法。而每年的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的活动。明人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究卫生的理念。在北方一些地区还有以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在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

  在我国广大农村,流传有“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的农谚。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之后,田间农事活动将陆续展开,所以有些地区将二月二称为“农头节”。据《古今北京》记载:自清康熙年间起,每年的二月初二,皇帝都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随后还要亲自扶犁耕地,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玉帝亲耕”。过去曾有一幅年画《皇帝耕田图》,画中一位头戴王冠、身着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则牵扯着走在前面,远处隐约可见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有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虽说“玉帝亲耕”只是做做样子,但确实起到了号召百姓起来春耕的作用。

  在我国古代,二月二这天还有个“迎富”的习俗。相传,有户人家生了儿子,被邻家于二月初二这天讨走抚养,结果大富。唐宋时,“迎富”之俗最盛,唐人韩鄂在《岁化纪丽》中记载:“以此日出野田采蓬,兹向门前以祭之,以迎富。”南宋诗人魏了翁在《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中也写道:“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字里行间显现出人们求富的心理和当时的情景,不免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总之,二月二的诸多风俗,从古流传至今,体现着人们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作者:袁文良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