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语文教师能咋样?

  澎湃新闻网2014年12月11 日有一篇文章《580篇中学作文掺假,评委: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读罢,感慨颇多。

  正如文章所说,为了拿高分,中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言不由衷。作者对评阅的580篇作文的评论就一个字:假。580篇中学作文竟很难读到学生的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想想都是毛骨悚然的事。写假事、抒假情、发假议论。里里外外都假到家了。

  写假事、抒假情、发假议论成了全国学校的通病。作者说,580篇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作文,虽然可以读到各地的风土人情、方言土语。但文章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开头必是一段华美的抒情,中间写一段自己读了某本书的感受,其间引用几句名人名言,结尾点题。

  其实,语文老师也无可奈何,一方面,他们对假作文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呕心沥血”地将作文固化为严格的程式。凤头猪腹豹尾,哪个语文老师不条分缕析?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考试不欢迎真话,教育界一再呼吁“作文要写真话”,“要抒发真情实感”,但真话、真情实感往往如同忠言、良药一样,逆耳、苦口,考试是开不得玩笑、开不起玩笑的,为求万无一失,语文老师不得不按套路教,学生不得不按套路写,只要能考高分,假就假吧。

  而且,作为范本语文教材本身同样虚假空洞的文章比比皆是。作者说,曾有媒体报道,充满温情的《地震中的父与子》就严重造假,因为1989年洛杉矶并没发生地震;传为美谈的少年爱迪生用烛光为妈妈做阑尾炎手术更是荒诞不经,因为世界第一场阑尾炎手术出现时,爱迪生已是不惑之年……

  我们常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又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但考试的作文评定“标准”却不认可嬉笑怒骂,不认可人情练达。只认套路,只认凤头猪腹豹尾,只认开头那华美的抒情,中间那虚假的感受和结尾的点题。

  写作方式应该与生活一样五彩缤纷,生活没有套路,作文是生活的反馈,为什么作文固化成固定的套路呢?

  既然考试不欢迎真话,作文能不假吗?更何况,语文教材都有虚假,孩子能咋样,语文教师能咋样?

  作者:刘刚
  稿源:三尺巷
  编辑:任君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