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洪泉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小蒙
昨日,三明尤溪的小周想起母亲死亡的经过。4月18日,跟团到北京旅游的周妈妈,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摔倒,面部朝下,十几分钟后,赶到的老乡将她扶起送医,但最终没能抢救过来。“若是当时有人扶她一把,绝对不至于这样。”据小周介绍,49岁的周妈妈死因是摔倒时失去意识,面部朝下,嘴和鼻子贴地致使无法呼吸,脑重度缺氧,最终导致死亡。(新华网4月24日)
看完这篇新闻,第一感觉是没再纠结扶不扶的问题,而是反思该如何扶,怎么才能妥善处置,救人性命。其实,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热情,更是科学救治的方法。
此前,媒体报道此类消息,往往把新闻点放在了“扶不扶”上,不加分析的对周围的人不及时扶起横加指责,以致引发站在道德高度空谈道德的局面,对以后发生类似事件缺乏有效的指导价值。而此次新闻报道,没简单的报道“没人扶”,而是大篇幅的报道对待不同情况,该如何救治,让人看后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