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不为是耻辱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被称之“苏公堤”,成就一生荣耀;唐朝武则天时,官居右相的王及善,无所作为,只作出一条规定,各部官员不准骑驴进入衙门,人称“驱驴宰相” ,留下千古耻辱。一荣一辱之间,只在为与不为。正如一位中央领导同志所言,当官就应该有责任、有担当,“为官不为”是官之耻辱,“为官有为”才是做官本分。

  春秋时郑国子产受到诽谤,以“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明志;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为做官信条。晚清重臣曾国藩,留下“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警言。邓小平同志跟第三代领导集体交班时说:“你们是要在第一线顶着干工作的。”这个“顶着”,就是要能干事、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从古至今,“为官要有为、不为是耻辱”一直是不变的价值导向。对于为官从政者来说,避事不扛事,躲事不担事、推事不干事,在其位不谋其政、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

  老百姓常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一名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当忠于职守、敬业奉献,多一份责任、多一份担当,担责不误、临难不却、履险不惧、受屈不计。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只会是留下一生耻辱、一世骂名。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治风沙、压盐碱、除水涝,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他种下的泡桐,群众亲切称之“焦桐”;沈浩挂职到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小岗村群众先后数次按手印挽留;好县长高德荣长期坚守在条件艰苦的独龙江畔,一心扑在群众脱贫致富上……众多党的优秀干部无不是以有为为荣、以无为为耻,敢于干事、勇于任事,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他们以自己的“有为作为”赢得了信任、赢得了尊重、赢得了荣誉。

  在杭州市纪委近日组织的一次调查中,“有65.33%的群众认为相互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的作风问题是最严重的;遇到难题不敢担当”是当前最不满意的干部作风问题……”见微而知著。“为官不为”现实之中的确还有一定市场,甚至一些干部不以为耻,反觉“高明”。“宁可不干事,也不能出事”“看看风头再说,等等时机再办”“干事就易犯错,不干事才不违规”……把不干事、不作为当成了“保险箱”,避风头、保平安,甘当“太平官”“混事官”。任由此种思想滋长、势头蔓延,必是散了党心、凉了人心,消解转作风的正面效应

  敢担当、有作为,这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当牢记自己的身份是公职、公仆,职责是公务、公干,维护的是公益、公利,应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干;应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以铁的肩膀扛起应肩负的担子。另一方面,应树立“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用人导向,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部受尊重、有前途、得实惠,让不作为、慢作为、胡作为的干部没市场、受贬责、让位子。

  作者:涿鹿闫华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