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嘻嘻”到“怒骂”呼唤爱的“反育”

  近日,一则题为“过年回家,你的妈妈是这样吗”的微博在网上被热传。微博列出了妈妈的9种情绪变化---在我没回家时,妈妈是“亲亲”;快要回家时是“嘻嘻”;在到家那天,我妈是“哈哈”;刚开始两天,我妈是“呵呵”;后来是“右哼哼”;再过了几天,就是“怒”;又过了几天,我妈是“怒骂”;等我要走了,我妈是“失望”;等我走了好久以后,我妈是“悲伤”。(2月24日 《现代快报》)

  无疑,从“嘻嘻”到“怒骂”,将母亲的表情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没回家时,母亲是“而行千里母担忧”当然时刻怀念“亲亲”,而与孩子见面,当然会“嘻嘻”得合不拢嘴;孩子回到家以后,却由于观念差异、找对象等问题,开始“由爱生怨”。于是,发生冷战,甚至母亲怒骂,“以后别回来气我了”。

  其实,在“千母一面”的从“嘻嘻”到“怒骂”的表情变化中,网友感受到的并非是“翻脸如翻书”,而是浓浓的亲情。试想,不是爱之深,怎可能逼婚心切呢,若不是爱到骨髓里,又怎么能对儿女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呢?从这个角度看,由“嘻嘻”到“怒骂”变换的脸谱,变化的是母子的物理距离,变化的母亲的面部表情,不变的是母亲对儿女的疼爱和期待。

  “母女哪有隔夜仇?呵呵”、“ 念念不忘,爱到心头,怨在当头,失落心头”、 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回复看,大部分网友对“嘻嘻”到“怒骂”的翻脸,都很理解,也很享受。应该说,大部分网友的态度,值得点赞。但对待“母爱七十二变”,绝不能仅此而已。除了理解与享受,我们更该用行动回应母亲。比如,放下摇个不停的手机,和母亲促膝倾述,“早睡早起”给父母做顿饭……。

  如今,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目前,40后、50后老人上有高堂需要照顾,下有独生子女没有“断奶”,夹在其中苦不堪言。他们也更需要子女“反育”与抚慰。因此,看待“母爱七十二变”,我们要放弃“以我为主”的固有立场,切换一个视角看母爱、回馈母爱。也许,这才是对“母爱七十二变”最好的理解和赏析。

  作者:薛家明
  稿源:三尺巷
  编辑:王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