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十二公民》:先天不足OR诚意满满

  作者:刘正中

  备受好评的年度话题影片《十二公民》上映以来票房一路走高,更引发了全民热议。上映第二个周末,该片连续两天单日票房破百万,同比首周末票房不降反升。各影院力挺为其增加排片,给中国电影市场打入一针强心剂。在获封“年度最佳国产电影”的同时,《十二公民》也终于迎来了票房春天。 (中国网5月28日)

  在青春气息逐渐消散,好莱坞之势欲浓之际,一部翻拍自国外的经典文本《十二怒汉》的国产电影《十二公民》“横空出世”。在靠堆积明星、充斥特效来做大做强的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要想投资拍摄一部一无大场面,二无大明星的翻拍影片着实需要十足的勇气。如此同时,在“先天不足”的背景下,影片能达到现在的水准,也实属不易。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定确实有些“蹩脚”,因为中国并没有美国式的陪审团制度。为了能让故事成立且令人信服,编剧只好将原本的法庭现场变成了一位政法大学学生补考的“演练场”,这种设计的确有很多牵强的地方,也唯有如此故事才能铺开继续,而作为观众只能暂且接受这种说法,毕竟这还不影响辩论的实质。

  影片的口碑票房双丰收,既得益于原来剧作的扎实,亦得益于创作者们的勤勉。跨文化的移植势必要顾及到“原版”的精髓,如何在密闭处所中利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构建不同的角色,深化影片的内涵,这是一个难题。尽管故事架构并不用大费周章地考究思量,只需按部就班地展开情节即可,但是简单的因地制宜将故事中国化,实难满足观众日益挑剔的口味。

  影片中对陪审员们言谈举止地刻画尚算用心,十二个具有不同社会身份和职业的陪审员们的背景身份设定,具有很完善的社会光谱意义,他们各自代表了当下中国社会里的一类人。而本片的大多数演员也都有大量的话剧表演经历,扎实的语言功底让这个由大段大段对白勾连起来的故事,多了些许话剧色彩。

  然而,太过饱满的人物设定也未必好。过于完善会带来一个问题,每个人都不再是他们自己,他们所佩戴的身份标签喧宾夺主,使影片变成展示国情和社会问题的万花筒。相比之下,原版《十二怒汉》就很纯粹,紧紧围绕合理怀疑和无罪推定这几个核心法律概念组织情节。

  通篇看来,尽管片中存有突兀、混乱之处,难与经典原作分庭抗礼,但是作为观众还是能够看到主创的满满诚意。一部里程碑式的翻拍影片,重要不是它能否超越前作,能否完美无暇,重要的是它能否用心为观众呈现一个别样的观影“历程”。

  在这样一个混乱和世俗的电影市场里,用心之作是值得大家去珍惜回味的,虽然谈不上完美,但是起码能有所收获,能让游弋在伪大片和各色烂片之间应接不暇的观众们,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赞 (0) 评论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