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于城市公厕的数量、分布、建筑面积均有具体标准及其要求。根据国家建设部《环境卫生设置标准》,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街道和商业闹市区道路,间距为300~500米就应有一座公厕。一般街道间距不大于800米。旧区成片改造地段和新建小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为什么一些城市没有达到此标准,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闹市区属于黄金地段,地皮寸土寸金,为了不影响所谓的“土地财政”,于是舍小求大,让修建公厕靠边站。
都说民生无小事,何况如厕还是关系“第一急”的民生大事。在“修不修建公厕,改不改造公厕”的问题上,各级政府就得遵循“舍得法则”,修建公厕可能影响“土地财政”,却彻底缓解了“如厕难”,提升了城市“旅游指数”,赢得了民众的拍手称好。更何况,“如厕难”还会影响旅游的发展,甚至砸旅游的锅,也有大账可算。
莫让“如厕难”砸旅游的锅!就修吧,修吧;改吧,改吧;造吧,造吧。
莫让“如厕难”砸了旅游的锅
川大保卫处招博士没啥不可
奔驰和尼桑接新娘就是“奔丧”吗?
厨师宰杀穿山甲不能止于被查
雁荡山“逼客烧香”罚60元与包庇无异
荡起文明的双桨,推动网络文明上台阶
“卖淫女未收够嫖资报警”的三点警示
零钱罐里的“老鼠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