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公共自行车的管理难题,关键还在“管”字上。我们不妨看一下国外的公共自行车是如何“管”的:据媒体报道,欧洲有些城市实行会员制管理,租车人注册会员,遇有超时或丢车,自动从会员账户或绑定的银行卡扣除。有了会员制、实名制,租车人无疑就会更加自觉,及时还车并确保车辆不会损坏。另外,一些国家规定半小时内免费租车,这不仅能够鼓励骑车人尽快将车送回最近的出租点、最大限度地加快自行车循环使用的速度,还能减少公共自行车的流失——大家可以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能非常方便地获得服务,又何必去“昧车”或“偷车”呢?
跟其他很多涉及公共利益的事情一样,确保公共自行车免遭“黑手”,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提高文明素质和公共意识,增强自觉性和自律。但很多时候,自律不大靠得住,还是要有一点他律的力度才行。对那些伸向公共自行车的“黑手”进行严格的监管和严厉的处罚,同样是必须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故意破坏公共自行车或实施偷窃、转卖,性质非常恶劣,有的甚至已经涉嫌违法。相关部门应通过加装监控摄像头、增派人手等方式,加大监管的力度;对不文明行为特别是涉嫌违法的行为,发现一起就严肃查处一起,绝不能听之任之,更不能姑息迁就。
公共自行车的诸多优点,自然无需赘述;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无疑也非常符合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和需求。不让公共自行车“跑偏”须监管发力,国外的公共自行车系统能够有今天,也经过了几十年的磨合。对他们摸索出的一些好的管理举措和方式方法,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出更为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