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骑车女子被殴打后自杀 路怒症根源在哪

  因此,当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水落石出后,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谴责被打女司机。这可能就人们在焦虑和无奈心态下的“次优选择”。从这种情势上看,所谓“路怒症”的“怒”,能引发旁观者的“同仇敌忾”,这种因素已经不仅在打人的驾驶员身上,也不止在车上和路上。而对事件当事人来说,路上的一些突发情况可能只是导火索,唤起了他的不良情绪,引发了愤怒情绪和失控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不讲规则的不文明现象是屡见不鲜的。而许多不文明现象,更多的是在不触碰具体法规的情况下出现,人们也常常眼开眼闭。但当这种不讲道德和规则的行为出现在行车过程中时,机动车的能量足以让那些平时只可能是随地吐痰的人,把“任性”表现到极致。而此时,在明确的交通规则下,就必然让人忍无可忍了。在这种前因后果之下,几乎可以解释为何一次没有酿成后果的违章驾驶,会引发一起暴力殴打事件。

  既然把这种行为归为“路怒症”,那么,就有必要细究潜在的“带着愤怒去开车”心理因素,因为,“路怒症”的病根不在路上。看上去,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路怒症”,很可能是因为交规虽多,但总体违法成本仍然低,有的司机会用自己的方式“惩治”对方,把自己当成了执法者。但形成这种意识,恐怕不仅是局限于交通规则上,而可能是来自总体的生活体验。太多的无德无良,太多的厚颜无耻,而社会的公序良俗对其无可奈何。那么,当类似的恶习表现在有着严格规则的交通行为上时,可能就到了“算总账”的时候了。

  尽管笔者是不会赞同这种“惩治”手段的。但若要让人人遵守规则,首先要在看到规则存在的同时,相信规则是肯定有用的。这不仅是交通规则,而且包括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所以社会规则。别让人在诸多的社会失序现象中,产生和积聚无奈和怨气,滋生出类似于“带着愤怒去开车”的怒气。

赞 (0) 评论 分享 ()